看著自己制作的燈籠掛在大街小巷,老師傅呼延振元才覺得手藝對得起“燈籠村”的名號,更何況“三兆花燈照九州,精工細作傳千古”。然而,一路前行,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“燈籠村”,近幾年也遇到了自身發展的“困”與“尬”。
很多西安人都知道,曾經的三兆村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制作傳統手工燈籠的本領。但傳統篾紙燈籠需要提前幾個月來破竹竿、削篾子,然后再經過十幾道工序完成,相對比較復雜,也不易保存和運輸。除此之外,傳統的篾紙燈籠制作周期長,一只售價15元左右,卻只掙2至3元,到了今年,三兆村幾乎已無人制作。曾經家家戶戶制燈的三兆村,如今僅剩十幾戶仍在“堅守”祖業。
七旬老人為“西安年”主會場制燈籠
漸變色的燈籠,掛在樹梢枝頭,比五彩斑斕的霓虹燈多了一絲韻味,較昏黃如豆的路燈多了些許浪漫。這份美定格在不少市民、網友、游客的相機鏡頭中,也流傳在人們的口碑中。而這些讓人眼前一亮、別有韻味的創意燈籠,就出自西安三兆村做燈籠的老藝人呼延振元之手。
2月17日下午,記者聯系到了這些創意燈籠的制作者呼延振元。他今年71歲,已是做了50多年燈籠的老師傅,而他家做燈籠的歷史,已經傳了好幾代人。
呼延師傅告訴記者:“2018年11月,我接到了為‘西安年·中國’主會場大唐不夜城制作創意燈籠的任務。燈籠的圖紙原創不是我,但從燈籠龍骨、布料的選材到手工制作,我經過了反復試驗。這款燈籠與傳統的竹篾燈籠有很大區別,對我來說是個新挑戰?!?
在呼延師傅家,記者見到了這款創意燈籠的制作樣品。燈籠采用漸變色布料,夜晚點亮后效果清爽、夢幻。呼延師傅的孫子說:“這是當時爺爺試驗時候的樣品,是留作紀念用的,絕不出售。掛在‘西安年·中國’主會場的這批燈籠是定制款,不賣給其他人?!?
其實這已不是呼延師傅第一次做定制款燈籠了,近來他曾多次為西安城墻、大唐芙蓉園提供大量手工燈籠?!澳昴暝?,年年做花燈”。從祖輩傳下來的竹篾紅燈到能折疊高達8米的巨無霸燈籠,再到如今的各款異形燈籠,這期間,呼延師傅也在不斷挑戰自己。
“沒過元宵節的時候,我都已經在構思明年燈籠的款式了?!焙粞訋煾嫡f:“要不斷創新,全力以赴滿足客戶的需求。三兆燈籠這塊金字招牌也要在創新中不斷擦亮?!?
“燈籠村”需要在反思中轉型
對此,村里的老人們格外感慨:“市場淘金是非常殘酷的,現在人都習慣網購,如果定位在這一塊,浙江一帶的產品競爭力非常強?!崩先藗兊膿鷳n并非空穴來風,記者了解到,現在三兆村中制作的燈籠多是用鐵絲、鋼絲焊接,大型燈籠以鋼筋為框架,面料改用金絲絨或綢緞布。這些新的嘗試,在外地燈籠流水化作業,印花、燙金、刺繡等“全副武裝”面前,確實缺乏競爭力。更令老人們感到悲哀的是:“村里賣的不少燈籠是從外地批發過來的?!?
“燈籠村”如何在當前的“困”與“尬”中盡快成功破局?記者采訪了相關文化專家。
省社科院王曉勇博士表示:“過去,陜西的燈籠主要出自三兆村。當時這里制作的燈籠工藝講究,造型多樣,很有文化。但現在的燈籠,即便是三兆村賣的,也有很多都是從外地進的。三兆村制作的燈籠,也沒有以前的好看了。
“現在社會進步很快,很多舊有的傳統比如過年放鞭炮,可能在慢慢的萎縮和消失。因此,建議三兆村對燈籠這方面要進行反思,想想傳統燈籠里有哪些東西是要繼承下來的,哪些需要改良,這需要專業人士來指導。因為文化依托于環境,離開了環境的文化,是沒有前途的。所以,‘燈籠村’需要在反思中轉型?!?
本文轉載于新華網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
- 上一篇:西安環城西苑24小時開放 方便市民游憩
- 下一篇:陜西省全民健身運動會將在漢中舉行